應用

技術

物聯網世界 >> 物聯網新聞 >> 物聯網熱點新聞
企業(yè)注冊個人注冊登錄

面向5G的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應該長啥樣?

2019-02-27 09:34 中國IDC圈

導讀:2018年6月14日,韓國釜山,3GPP R15凍結,5G完成了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,運營商面向5G的以DC為核心的目標網絡架構和網絡演進方向再無懸念

2018年6月14日,韓國釜山,3GPP R15凍結,5G完成了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,運營商面向5G的以DC為核心的目標網絡架構和網絡演進方向再無懸念。5G時代,作為電信網絡支撐的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,如何規(guī)劃、設計、建設、運維、運營,是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轉型和面向未來的演進必須面對的問題。我們推薦,全棧融合規(guī)劃、模塊化設計建設、智能化運維運營的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解決方案。

數據中心34

2018年6月14日,韓國釜山,3GPP R15凍結,5G完成了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,運營商面向5G的以DC為核心的目標網絡架構和網絡演進方向再無懸念。5G時代,作為電信網絡支撐的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,如何規(guī)劃、設計、建設、運維、運營,是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轉型和面向未來的演進必須面對的問題。我們推薦,全棧融合規(guī)劃、模塊化設計建設、智能化運維運營的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解決方案。

數據中心要懂業(yè)務——全棧融合規(guī)劃

未來的5G網絡架構必須向業(yè)務、IT和網絡云化,以及基于DC(Data Center)集中部署并以DC為網絡核心的云網融合轉變。電信運營商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須以現網為基礎,以目標網為牽引做數據中心的規(guī)劃和建設。

“全棧”的概念體現在,數據中心的布局規(guī)劃一定是基于5G大帶寬(eMBB)、低時延(URLLC)、海量連接(mMTC)的業(yè)務特點。比如,車聯網的應用要求沿著主干道必須規(guī)劃部署密集的邊緣DC;同時為保證1ms的時延要求,邊緣的DC需保證1.5~2km的覆蓋范圍。5G網絡的IT設備,功率將從傳統(tǒng)的3~5kW/柜走向未來的15~20kW/柜, 高密高熱將是5G數據中心的重要挑戰(zhàn)之一。占比整網20%的數據中心的電費開支,節(jié)能也將是5G數據中心的主要訴求之一。因此,業(yè)務、IT、數據中心能源需要拉通規(guī)劃、設計,融合性的解決方案將是5G數據中心規(guī)劃設計的最佳選擇。

數據中心要會過日子——模塊化設計建設

5G相對4G,網絡的速率提升了百倍以上;時延從30-50毫秒降到了1毫秒;每平方公里一百萬的連接數密度。但是,5G網絡建設初期,業(yè)務模型、網絡規(guī)模很難準確預測,帶來的是數據中心規(guī)劃、設計、建設的困擾。因此,采用積木式的模塊化數據中心設計方案,按需部署,柔性擴容,才能夠更好的匹配不確定性的網絡需求,最大化的避免投資的風險。

從網絡建設角度,無非是新建和利舊數據中心。但從運營商的全網看,數據中心是筆巨額的投資,而絕大多數運營商又有著海量的機房資產。因此,最佳的選擇是利舊海量資產,減少5G網絡建設的投資。同時,我們的建議,新建、擴容最好直接按照國際通用的數據中心的標準做電信機房的DC化重構,一定要避免按照傳統(tǒng)的電信機房的標準繼續(xù)制造新的演進困難。所謂DC化重構,不僅換個空調、電源,而是要從網絡規(guī)劃入手,重新規(guī)劃數據中心群的布局,重新構建數據中心承重、供配電、制冷、綜合布線、自動化消防、智能管理等能力。

從用戶的角度,需求是不斷增加的;從網絡的角度講,規(guī)模和容量需要不斷擴大。因此,現有的數據中心即使DC化重構也難以支持未來的網絡演進需求。因此,我們建議直接新規(guī)劃建設一個面向未來需求的數據中心網絡。在建設模式上,可以采用行業(yè)內已經比較成熟并大量應用的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,以支持網絡的快速建設、按需部署、柔性擴容等需求。

華為從數據中心整體架構入手,創(chuàng)新采用完全的模塊化設計和業(yè)內頂尖的的預制化交付技術,園區(qū)土建施工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工廠預制集成同時進行,相比傳統(tǒng)樓宇建設模式節(jié)省50%+時間,同時大幅度減少現場交付工作量,保證綠色環(huán)保施工的同時交付質量有保障,整體性能可控可預知。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可以根據業(yè)務規(guī)模、上線時間需求、占地/用水/用電等多因素綜合設計交付,實現真正的按需分期部署、靈活擴容,大幅降低初投資,使得客戶現金流更穩(wěn)健。最重要的是,華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完整解決方案,配備了基于AI技術的DCIM+智能管理系統(tǒng),在供配電、溫控、資產/資源管理三方面深入創(chuàng)新,降低PUE和OPEX,提升運營效益,為客戶縮短了數據中心的投資回收期,提高了資金利用率。例如在中東,某運營商Colocation數據中心項目采用華為方案后,交付周期從35個月縮短到15個月,PUE降低8%,投資回收期縮短了2年,助力客戶持續(xù)保持市場領先地位,實現商業(yè)成功。

數據中心會自己管自己——智能化運維運營

傳統(tǒng)的電信網絡數據中心(機房)受形態(tài)各異的CT設備的影響,建設往往沒有標準化,因此管理上往往依賴于人力、經驗,整網數據中心管理混亂,效率低。而5G網絡是以DC為核心的網絡架構,數據中心的規(guī)劃、設計和建設可以采用統(tǒng)一的標準,因此管理上也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統(tǒng)。

華為NetEco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管理系統(tǒng)DCIM+,創(chuàng)新性提出i3(iPower、iCooling、iManager)技術,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提供全生命周期最優(yōu)的管理。NetEco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管理系統(tǒng)DCIM+是一個智能化的網管,融合了IoT/網絡/云平臺/AI等算法優(yōu)勢?;贏I技術,iPower提供全鏈路可視化的供配電鏈路管理,“神經末梢”部署到供配電系統(tǒng)的每個部件和關鍵器件,主動檢測,提前預警,變傳統(tǒng)的被動式故障處理為主動式的風險預防,故障部件主動隔離,過保部件提前提醒采購,從而減少50%的告警,減少100%的重大事故風險。

iCooling提供端到端的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數據中心溫控系統(tǒng)自動控制優(yōu)化功能,實現IT設備的熱負載、溫控室內機的制冷輸出到室外的冷凍站全鏈路統(tǒng)一調控尋優(yōu),機房內與IT基礎設施聯動精確熱管理,PUE降低8%。智能化制冷劑泄露自動檢測,徹底規(guī)避制冷系統(tǒng)管路故障風險。

5G時代,整個網絡是兩層或三層DC的網絡架構,機房數量眾多,海量的機房設備需要智能化的運維運營系統(tǒng)。基于IoT和AI技術,iManager通過資產U位識別、IT智能上架算法、機房N資源精冷匹配、3D可視化展示等技術手段,整個網絡的數據中心資源利用率能夠提高20%以上,可以幫助運營商做到投資效益最大化;通過固化專家經驗,規(guī)范運維流程,從以前的依賴人到依賴于系統(tǒng),使運維效率提升30%,幫助運營商降低Opex。

2019年全球將有60多個運營商會先后部署5G業(yè)務。5G網絡建設初期,網絡規(guī)模較小,現有的機房可能夠用。但是,從3G、4G發(fā)展的歷史看,未來3~5年,伴隨找5G的逐步普及和豐富多樣的業(yè)務應用,5G數據中心的需求可能面臨爆炸式的增長。未雨綢繆,提前思考、規(guī)劃并適量建設驗證面向5G的數據中心能源基礎設施,才可能應對很快到來的5G時代的需求。